清明节插柳习俗,扫墓为何献桃花和艾草发表时间:2023-02-22 16:40 清明节插柳习俗 清明节,在我们的民间有撇柳树插柳枝的习俗。专家称,清明节的插柳习俗的来源共有三种说法。 一、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:据说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农耕始祖神农教导人们耕种庄稼。在一些地方,人们把柳枝放在屋檐下预报天气。有句古话叫“柳枝绿雨;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说法。柳树的生命力很强,俗话说: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“柳条插土就活,插哪儿就活在哪儿,年年插柳枝,处处遮阴。 二、中国人把清明节、七月半、十月看作是三个鬼节。清明节是成百上千的鬼魂来来去去,索要多多的时间。在佛教的影响下,观音手持柳浸水来帮助众生,许多人认为柳具有驱邪的作用,把柳树称为“鬼煞木”。在北魏《齐民要术》中,贾思勰写道: “取柳枝著户上,鬼就不会进入你的家。”由于清明节是一个鬼节,在柳树刚发芽的时候,人们都会插上柳枝来辟邪。 三、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介子推为了守节,在柳树下自焚,这使晋文公及其大臣还有人民感到悲伤。第二年,当晋文公亲自带领大臣们爬山祭拜介子推时,他发现那些年被烧毁的老柳树竟然死而复生了。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“清明柳”,并当场折下几根柳枝戴在头上以示怀念。此后官民们便纷纷效仿。清明插柳穿柳便成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标志。 清明节传统祭祖、悼念自己亲友,为何在墓上献桃花、艾草? 大约每年4月4日、5日或6日,整个节气一共七天,有前三天后四天说。也就是说,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后四天是祭祀先祖的时间。 清明节扫墓是丽水人祭祖的重要习俗。扫墓的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,后四天,群众称之为“前三后四”。此外,还有一些人在农历七月三十日和初八(指农历正月初八)去祖坟扫墓。扫墓的时候,一定要有点心,也叫清明馃。墓前奉上茶、酒、饭和丰盛的菜肴,点上香,墓旁再点上一支香,是对山神之地的祭祀。然后,祈求祖先保佑,让后代平安,家园安宁,一切顺利。祈祷完毕后,将纸马(烧纸)放在坟头各处,用土块压住,俗称“浮坟”。浮坟完毕后,用砍刀砍掉坟上的植被,挖好草饼放在坟前,在坟前洒上茶和酒以示孝敬,并在坟前和土地神插香的地方焚烧纸锭、纸马和钱钞,向前来祭拜的牧童等人发放点心。在清明节,一家人要在祖先的纪念碑前做汤和米饭,供品中必须有小吃。丽水一些大户人家扫墓有分馒头肉的习俗,用祭祀田地的收入供一家人聚会饮酒,叫吃清明。扫墓结束后,给所有参加扫墓的后人发了四个大馒头和一斤猪肉。清明节扫墓在唐代很流行。在宋代的《梁璐梦》中,清明节“所有官员和学者都走出郊区省份的坟墓,以示敬意。清代《同里》说:“除夕夜,寒食,初霜节,要扫墓,要穿素服扫墓,要带酒,要带割草木的工具,……。割掉杂草,所以叫扫墓。” |